马尔维纳斯群岛,简称“福克兰群岛”,被英国人称为福克兰群岛。该岛位于西南大西洋,距离阿根廷海岸约500公里,被阿根廷视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。然而,英国人也声称对马岛拥有主权,并长期占领马岛。上世纪80年代,阿根廷甚至为了夺回马岛与英国开战。迄今为止,两国仍在马岛问题上争执不下。很多人不禁要问,马岛问题是怎么来的,英国人为什么不肯还?
说到马岛,情况就复杂了。马奔是大西洋西南部的一个无人居住的群岛。16世纪,欧洲人发现了福克兰群岛。关于马岛的发现者,阿根廷和英国之间一直存在严重的争议。英国人认为它是在1592年被英国航海家戴维斯发现的,而阿根廷人认为它是在1520年被麦哲伦探险队的葡萄牙人戈麦斯发现的。当然,英国的说法似乎更有说服力,因为英国人发现马岛是写出来的,而阿根廷的说法没有确切的证据,缺乏足够的说服力。与此同时,英国人还拿出了一个更有力的证据。英国人约翰斯强也在1990年对该岛进行了为期6天的访问,因此英国人认为他们是该岛的真正发现者,这是英国拒绝归还该岛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。
但英国人发现马岛后,并没有把马岛这个远离大陆的岛群当回事。英国人的冷漠给了法国人一个机会。1764年,航海家路易安东尼德布干维尔在东福克兰群岛建立了定居点,并事实上占领了该岛。当英国人得知法国人占领了马岛后,很快就坐不住了。次年,英国人占领西福克兰岛,开始向那里移民。这样,马岛形成了英法对峙的局面。英国人向法国人抗议,声称发现了马岛,要求法国人放弃马岛。但是法国人一直对英国人有敌意,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英国人。然而,法国人知道他们不是英国人的对手,所以他们在1767年把东福克兰群岛卖给了西班牙。西班牙获得东福克兰岛后,迅速瞄准了西福克兰岛。利用英国在北美事务繁忙的有利时机,西班牙人于1770年出兵占领了西福克兰岛,并驱逐了当地的英国移民。英国人很快向西班牙提出抗议,但由于英国人无力照顾马岛,而马岛又是赔本的商品,英国人只是抗议,并没有动武。面对英国人的抗议,西班牙人做出了让步。他们将英国人在岛上的财产归还给英国移民,并允许英国人继续生活。就这样,马岛落入了西班牙人手中。
虽然英国暂时忍受了北美的局势,但对马岛的主权从未放弃。1806年,英国也出兵打马岛,但未能如愿。当英国准备再战的时候,阿根廷独立战争开始了,西班牙被赶出了阿根廷,它也退出了马岛。认为阿根廷的马岛是西班牙-阿根廷殖民联盟国家的一部分,因此马岛的主权自然属于阿根廷。但英国人拒不认账,认为西班牙抢走了英国的马岛,英国人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。如果西班牙退出,自然要归还给英国。两国在马岛问题上互不让步。但阿根廷距离马岛较近,对马岛比较重视,所以阿根廷独立后不久就出兵马岛,并任命官员。但没过多久,阿根廷就以在马岛海域非法捕鱼为由扣留了美国渔船,激怒了美国。美国出兵摧毁阿根廷在东福克兰岛的居民点,岛上的军队和官员被赶走。
1833年,英国人再次来到马岛,没有开一枪一弹就把残存的阿根廷官员驱逐出岛,并轻而易举地夺回了马岛。阿根廷虽然生气,但也无能为力,因为大英帝国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,他根本不能惹,只好抗议。但是英国人根本不在乎阿根廷。他们不仅向当地派驻官员,还向当地移民,并将马岛纳入自己的版图。就这样,英国人一直留到了现在。二战后,英国被战争严重破坏,失去了往日的风光。而阿根廷人则在战后获得快速发展,成为南美第一强国。两国的权衡让阿根廷有了信心,有了收复马岛的想法。阿根廷就马岛问题诉诸联合国,但由于问题过于复杂,英国是五强之一,联合国一直无法解决。
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,阿根廷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。为了转移矛盾的视线,阿根廷军政府决定试一试,发动了马岛战争。结果在马岛战争中,阿根廷被英国打得落花流水,一蹶不振。其实在战前,英国人就有归还马岛的想法。当时英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,英国开始大幅度削减开支。不仅缩减了海军编制,还减少了驻扎在马岛的部队费用和人数。英国人甚至打算放弃负担沉重的福克兰群岛。所以在马岛战争之前,英国人一直在向阿根廷让步,但是阿根廷认为英国人很弱,所以就激动起来,打马岛。结果激怒了英国人。马岛不仅没有夺回,反而被打得倾家荡产。如果阿根廷不冲动,马岛问题很可能和平解决。现在福克兰群岛已经成为英国领土的一部分,岛上住满了英国人,他们不想离开英国。英国人民自然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用上亿英镑赢回来的马岛。阿根廷要想拿回马岛,估计只能寄希望于苏格兰独立了。
福克兰群岛海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。
提起英国,都会想到其强悍的海上实力,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英国就曾和德国在南太平洋的福克兰群岛进行海战,并毫无悬念地获得胜利。此时的德国实力也不弱,为什么会轻易战败呢?说起来令人啼笑皆非。
福克兰群岛,也称马尔维纳斯群岛,一直是英国和阿根廷两国颇具争议的领土。它的位置处于南大西洋水域,距离阿根廷大约五百公里,距离麦哲伦海峡约四百八十公里左右,在南美洲南端的东北也差不多是同等距离。地形比较曲折复杂,为英德两国在这里展开海战提供了地形条件。
1914年11月1日,德国斯佩中将指挥2艘装甲巡洋舰、3艘轻巡洋舰出航,在智利科罗内尔角附近一举击沉了两艘英国巡洋舰。返回德国的途中,舰队路过福克兰群岛,斯佩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偷袭英国的斯坦利港,以歼灭其在该海域的有生力量。
不巧的是,就在11月11日,英国派出2艘战列巡洋舰、3艘装甲巡洋舰、2艘轻巡洋舰和1艘武装商船组成巡洋舰分舰队,在斯特迪海军中将指挥下前往福克兰群岛,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当地的海军力量。
12月8日上午7时30分,英国战列巡洋舰到达斯坦利港,斯佩得知消息时大吃一惊。当他正在思考是否要与英国舰队开战之时,在斯坦利港外担任警戒任务的英国老式战列舰"卡诺珀斯号"却突然斯佩率领的德国远东舰队发起了进攻。
事实上,斯特迪到达斯坦利港的时候已经8点,而且一进港就安排士兵维修军舰并添加航行燃料。当他得知斯佩战舰向群岛接近时非常意外,毕竟他们完全没做好战斗的准备。
再加上舰队在这个时候抛锚停泊,一时之间无法起航,所处位置又十分不利,所以故意安排老式战列舰虚晃一枪,算是唱一出“空城计”。谁知德军却真被唬住了,心虚的斯佩将军早已忘记偷袭计划,满脑子只想要逃跑。
眼见德军没有反应,斯特迪心下大定,一边命令司炉们给船舰加煤生火,另一边则安排士兵做好出港战斗的准备。在加过燃料之后,英国的战列巡洋舰没有片刻停顿,直接带着加煤工具,立即出海。此时的斯特迪报仇心切,命令巡洋舰全速前进。
8时45分,英国"肯特号"战舰率领其他战舰相继驶离斯坦利港,并在一个多小时后由旗舰 "无敌号"发出了追击命令,英国士兵们军心大振。经过数小时的追赶,英国军队最终在11时左右追上了狼狈逃跑的斯佩舰队。
英国的"无敌号"和"不屈号"战列舰,排水量有17250吨,装载了八门304毫米火炮,可谓是世界级领先水平。距离德国舰队相距12海里时,斯特迪将军下令进攻,巨型炮弹如同暴雨般射向德舰,德舰在遭受第一次攻击的时候就阵脚打乱,斯佩将军无奈之下只得命令轻巡洋舰各自疏散逃命,然而其余英舰已经奉命前去堵击。
此时的德国舰队本有两艘主力战舰,完全可以与英军一决高下,结果斯佩为避免在这场战役中损失过大,硬是让"卡那封号"装甲巡洋舰尽量远离战场。这样一来就使德国在这场战役里失去了射程、航速以及火力上的优势,主舰更是损失惨重,水线以下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,甚至燃起了熊熊大火。面对英国舰队304毫米口径的大炮,德军几乎无力反抗。
数轮打击之后,德国主舰之一的"沙恩霍斯特号"这个时候已经无力还击了,只能在英国战列巡洋舰面前俯首称臣。16时17分,曾经在科罗纳尔海战中耀武扬威的"沙恩霍斯特号"彻底沉入海底,战舰上的格拉夫.斯佩将军和全体舰员无一幸免。
当然,德国另一艘主舰也未能幸免。杀伤力巨大的重型炮弹使德国主舰"格奈森诺"号整个战舰燃起浓烟,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。不过好在有190名官兵逃了出来,最后被英国军舰救起,算是保住了性命。德国军舰"尼恩贝格号"、"莱比锡号"则共有25名士兵被英国人俘虏。
海战结束后,曾经目空一切的斯佩舰队只有小小的"德雷斯顿"号趁着夜色逃跑,但仍在三个月之后被英舰击沉。这次战斗,由于德国人在射程、火力、航速和数量上都处于劣势,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“偷鸡不成蚀把米”。1915年7月,英国将德国在海外的最后一艘巡洋舰击沉。从此德国退出了远海战争的舞台,英国航线再也没有遭到任何骚扰。
福克兰群岛人口3
4万人
根据2022年的官方数据,福克兰群岛的人口约为3
4万人,该群岛的居民主要为英国人,同时还有一部分阿根廷人和智利人等其他南美洲国家的移民
福克兰群岛的居民以英语为主要语言
阿根廷人肯定不同意
不过目前福克兰群岛由英国人实际控制